江苏张家港,合兴街头,一家修理店的逆袭之

陆洪兴今年71岁,他的修理铺,位于合兴最繁华的街头——华山路。

小编第一次看到陆洪兴时,他正在修理一口高压锅。错综复杂的电线在陆洪兴的手里变得灵动了起来。

店面很小,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修理工具,虽然东西多但不杂乱,每一颗小零件都被整齐收纳着。

店里售卖煤气灶、电饭锅、电水壶等小电器,商品没有固定的品类,这里更像一个有什么就卖什么的杂货铺。

在摸索中前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原先在村办厂工作的陆洪兴因为工厂倒闭,只能另谋生路,去亲戚家帮忙卖一些小五金,一天拿着几块钱的工资。

陆洪兴是合兴第二个开店的个体户。

年,陆洪兴开起了这家小店,多年间搬了四次。最早在老沙洲中学边的斜坡上,后又搬到10平方米狭小的楼梯间里,待了四年。

陆洪兴不停地摸索,虽然收入不错,但大部分用来交房租了。

“那时候运气好,赶上农村建房,电线卖得特别好。”

小店有了起色后,陆洪兴的妻子辞了工作,到店里帮忙。不久,店里的盈利便达到了五位数,这笔收入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可观的。

开店的第五年,陆洪兴和妻子用全部积蓄,买下了合兴华山路上这一幢3层的房子,那时,陆洪兴四十多岁,门口的华山路还没有修建。

“如果一直在工厂里上班,以我的文化水平,应该不会有这样的生活条件。”

陆洪兴凭着自己的勤劳、肯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没有门牌的小店,留下了一大批回头客。

陆洪兴的店并没有特意做一个门牌,唯有这枚小小的印章,能证明这家小店叫做“福星门市部”。

“修理的第一个电器,是一个次品煤气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陆洪兴最开始研究修理小电器,是因为在一次进货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煤气灶存在质量问题,但往返南通换货着实不便,陆洪兴便买了工具试着自己修理。

“没人有教,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陆洪兴对街坊领居送上门的小电器“来者不拒”,修好了便收些费用。正是对修理电器感兴趣,才能让他痴迷于研究这些线路、阀门、火花塞......

渐渐地,陆洪兴能修的电器也多了起来。

店里的桌子上,还贴了一些小电器的功率表。“年纪大了,偶尔也有记不清的时候,需要看上两眼。”

健谈的陆洪兴在邻里街坊的眼中,是一个老实、好说话的人,家里有什么坏了都拿来给他修。这么多年,小店也积攒了不少回头客。

如今我们享受着科技进步的便利,生活用品的更新换代之快,也慢慢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但老一辈人“修修补补”的习惯却一直没有变。

你是否偶尔也会怀念那一丝不苟忙着修修补补的老师傅,那种质朴无声的坚持让人想起缓慢而美好的过去。

#家用电器#

????????

互动话题

你还知道张家港有哪些老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