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锁究竟该如何定义?智能锁存在的实际价值是什么?厂商主打安全概念,是营销所需还是用户之痛?本文系《智哪儿》主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智能锁,有很多属性:五金、家居、电子……从广域的概念讲,智能锁通常被划分到安防产品之类。个人认为,这种分类是有些偏差的。如今,很多厂商都在主打安全概念,标称自己的产品从锁芯构造、制造工艺和智能联动上都具备很高的安全等级。这种说法,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固然,国家对于“电子锁”的要求,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出发的。但从营销角度讲,智能锁主打安全牌,是不是一条值得深耕的道路,有待商榷。锁的本质要讨论智能锁的安全概念,首先要厘清其实质的属性。有人会提,智能锁不就是一个安防产品吗?难道这还存在异议?长期以来,智能锁作为安防产品的定义已经深得人心。很少有人会去质疑这样一个问题:智能锁不把安全做好,还叫智能锁吗?换句话说,相比传统五金锁,智能锁不就是拔高了安全等级吗?要不然,厂家为何大力宣传指纹模块的安全性,锁体的坚固性,锁芯的复杂性呢?这些都没错,都是一个产品做好做强的先决条件。但问题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智能锁的安全属性到底占据了多少?把安全作为第一购买决策因素的人又有多少?我认为,锁发展到今天,从产品角度来说,它是个安防产品;但从商品角度来说,它就是个“开门工具”。多年前,伴随着私有制的诞生,木制锁具在中国就已出现。东汉时期的铁制三簧锁改写了古代安防产品的历史,后世沿用了多年。而近代的锁具,是西方国家的舶来品。其中,年美国人耶鲁发明了弹子锁,其儿子后续于年前后改进了父亲的发明,并申请了新的专利。弹子锁经过一系列发展,最终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锁具。而趋势是,锁作为一种门禁系统,正在逐步失去独立性。在古代和近代,锁具是防盗工具,“开门工具”是门把手。如今,入户门的锁、门把手融为一体,既起到开门的作用,也起到防盗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说,你买智能锁,其实是买了一个“智能门把手”。“开门工具”上文的提法,估计颠覆了一部分人对智能锁的认知。智能锁这个产品,你可以说是带把手的锁,也可以说是带锁的把手。这样提的目的,是想让大家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智能锁装到门上后,它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换句话说,你把五金锁替换成智能锁的初衷是什么?在我看来,智能锁存在的价值,共有三点:一、取缔钥匙;二、让开门、锁门的动作更简单;三、与其他智能产品的联动。而安防,并不是核心价值。这与很多厂商的营销方向或许背道而驰,但作为一个消费电子产品,智能锁在工业设计和功能设计上,已经彻底与传统五金锁划开了界限。安防,已经不是它的终极使命。如果对于智能锁,我们还在像以前的五金锁那样强调安全的话,似乎有些开历史倒车的意思。如今的智能锁,更应该叫做一个“智能门把手”。因为被智能化的部分,都集中在门把手上。锁芯还是那个锁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选择智能锁,主要看颜值、手感和做工。智能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品牌,并不是我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