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义乌成了冬奥会的“第二主场”,随着开幕式冰墩墩、鸽子灯,羽绒服等元素曝光,奥运周边成为广大网友的心头好,不少人在线呼唤义乌安排。
“这里我们把压力给到义乌这边”、“初七上班的话,我希望初七晚上能看到预售,顶住压力,义乌加油!”、“怎么说,义乌在努力了吗?我正月十五一定要搞到”。
义乌:我是能,但不行。
因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因,义乌并不能私自生产奥运周边,但其灵敏的产品嗅觉及较高的生产制造水平令国人印象深刻。不管是什么热门产品都能最快在义乌找到同款,并且价格低廉。
义乌被誉为“中国小商品之都”,义乌人曾用勤劳、勇敢,开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在最近几年的新国货品牌崛起中却罕见义乌品牌的踪影。
义乌企业转型是前些年就被谈论的话题,但是在谷仓看来,义乌当下最重要的是抓住这波新国货红利,依靠完备的产业链优势,打出自己的细分品类冠军,弯道超车完成品牌积累。
被网友喊话Copy冰墩墩的义乌如何摆脱这种印象,如何顺利转型,不仅是义乌企业所焦虑的,也是谷仓一直专注的。
从鸡毛换糖到新消费,义乌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义乌廿三里街道的拨浪鼓广场上,有一组“鸡毛换糖”的铜像,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起源地,也是鸡毛换糖的起源地。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曾对这段历史有过刻画,男主人公陈江河从开始的“鸡毛换糖”到横跨五金、饰品、房地产等的超级公司建立,深入展现了那个时代义乌人对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勇敢探索。
陈海生就是电视剧的原型之一,到现在还保留着当年换糖的许可证(义乌于年颁发的临时许可证)。在他的回忆里,每年农历11月到次年正月的农闲是鸡毛换糖最好的时间。
这个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准备杀鸡过年,鸡毛很多,一年之中就这几天收鸡毛挣钱的机会最好,陈海生每年此时都会在外鸡毛换糖。
每次他都备足了有机玻璃纽扣、针头线脑、发夹、气球和棒棒糖等。“针线、气球都是1角钱,棒棒糖是两分钱,有机玻璃纽扣是在中山装上用的,进价6角钱,可以卖到5元钱”陈海生的经营之道透露着义乌人的生意头脑。
第一次鸡毛换糖,陈海生就带回来元钱,这已经相当不简单,要知道当时的物价米只要1角6分一斤,鸡蛋5分一个,猪肉5角5分一斤。
年,得益于义乌市开明、先进的管理措施,陈海生不用再走街串巷的换糖,政府允许他们在街两边的摆设摊位,让商贩们名正言顺地做生意,义乌第一代马路市场-湖清小百货悄然诞生。
湖清门的生意非常红火,经营大军不断从这里向新马路两头延伸。两年后,第二代义乌小商品市场-新马路市场建成,并正式更名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固定摊位有个,临时摊位0多个,不久年成交额就突破了亿元大关。
到年,市场第四次移址扩建,也是在这一年,义乌小商品城再次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
至此,“小商品之都”正式落成,并连续26年成交额居全国市场榜首,创下了义乌“奇迹”,陈海生的产品也从国内销往海外,创下了人生“奇迹”。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奇迹”可能被追赶、被稀释,慢慢地从神坛上失去光彩。
近几年,陈海生最大的感觉是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原来30%-40%的利润现在被压缩到了8%-15%,各种成本上升太快,他的企业也是在勉强经营。
一直以来,义乌小商品本身就是以薄利多销的模式发展,过去人口红利和土地成本优势,给了陈海生这样的企业利润很大的腾挪空间。但是随着近几年,各个环节的成本的提升,靠数量维持利润的企业不断走低。
说到底,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不突出。薄利多销、低价竞争虽然短期能达到预期的利润,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势必会疲软。
“义乌小商品之都”的名号虽然在全球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实际上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产品层次和定位仍处于低端,大都是价格相对低廉的小百货、小五金、家用电器和文化商品等。
同时,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缺乏原创,按陈海生的说法“义乌没有自己原创的东西,外面流行什么,大多数人就做什么”。
奥运冠军杨倩的发卡、《鱿鱼游戏》的面具,直到这次的“冰墩墩”,只要是你能刷到的热点,都能在义乌找到相同的款式,并且价格低廉。
这样做的结果是,义乌永远在追逐热点、抄袭的路上,大部分企业只有产品生产的能力,没有原创设计的能力,永远处于产业链竞争的下端。
陈海生笑言,自己就要过上“宝马+面馆”的生活了。所谓“宝马+面馆”是这批最早义乌创业者对自己的自嘲,他们净资产大都在0万左右,若这钱投去新的产业完全不够。
而原本赚快钱的路子在渐渐收窄,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以后就是把钱存到银行做保值理财,自己把工厂干掉,降低生活成本,过上开着宝马去面馆吃“吃面”的消费层次。
如果说义乌在改革开放后,率先用勤劳、勇敢的开拓精神建立了商品经济的原始积累,那么在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义乌需要更加科学、系统的理论升级。
新国货品牌崛起,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
在义乌逐渐成为“全球小商品集运中心”的同时,中国3C和其他消费品领域也在酝酿一场新国货运动的到来。
手机、扫地机器人、洗牙器、空气净化器、内衣、咖啡、厨房小家电等各个领域掀起“重新做一遍”的风潮,并且已经跑出了一定体量的企业。
这波新国货企业能够崛起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在巨头扎根的传统领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细分品类,锁定消费者心智,获取了细分品类中的巨大红利。
比如聚焦于客厅清洁的洗拖一体机器人、无痕无尺码更加舒适的内衣、冷萃即溶更加锁鲜的咖啡等,都是在原有的大赛道上垂直细分,深入满足了部分用户的需求。
就像某新消费品牌负责人所说“现在一处水源供全球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消费分级、消费场景的细化,让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消费场景倒逼市场分化出越来越多满足不同场景的细分品类。”
义乌最大的问题是多年的代工生产习惯,让他们对新趋势缺乏敏感,囿于原有的经营方式,对如何打造自有品牌、如何抢占细分品类缺少一定的方法论。
一般来说,打造细分品类有两种方式,第一,新用户、新场景、新需求催生新品类。目前大多数品牌用户是物质富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于品质生活和表达自我有着强烈的需求,围绕这部分人群的衣食住行可做的品类还有很多。
新场景是说原来没有被注意到的某个场景,还有一定的需求未被满足。以男士出差、旅行场景为例,剃须刀作为生活品必须随身携带,而家用剃须刀一般体积较大且笨重,十分不便,从而催生了便携式剃须刀的品类。
第二,科学技术和生产制造的发展,也有催生新品类的可能。以自嗨锅为例,其采用的锁鲜工艺FD宇航冻干技术(宇航员在太空中采用的技术),运用物理学上的“升华”原理,能够对食材里一些对热敏感且易挥发的营养物质进行保存,最大程度还原火锅的口感。
新品类品牌爆发背后,同样离不开新媒体流量的支持。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平台的崛起,带来品牌扁平化的沟通路径,对新品牌来说是难得的时间窗口。
以完美日记为例,公域流量方面,他们与小红书深度合作、拿天猫流量扶持、和腾讯搞倍增计划。14万篇小红书笔记、多场淘宝直播、近万条信息流广告素材等,完美日记在公域流量上织就了无死角的全网触点。
在私域流量上,完美日记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