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文书3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危险源辨识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相关规定,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触电、粉尘危害、噪音危害、高温灼伤等危害。

1.1生产过程中危险辨识源

1.1.1火灾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可燃物品,或者在厂房内堆积大量的可燃物品,如果火源控制不好,如设备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表面温度过高,达到可燃的着火点,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可能引燃可燃物,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另外,在点火源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情况,也会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如电气线路老化,或电气线路过载过热,导致高温熔融物的产生如果电气线路底下有可燃物品,那么高温熔融物就会引燃可燃物品,从而导致火灾发生。

储存大量的可燃物仓库,遇到点火源,如仓库未安装防雷设施、在库内吸烟、违规动火等,将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1.1.2机械伤害

公司存在的设备均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2.1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性差。在开机作业过程中,操作者的手部、身体的其他部位位于危险区域时,设备不能自动制动或停止运行,从而导致机械伤害的发生。

1.1.2.2机械防护设施缺损。由于保养不善或违章作业,设备的防护栅栏、安全门或设备的转动、传动部位的防护罩缺损,操作人员身体一部分进入上述围护的危险区域或触及设备的旋转部位,从而导致机械伤害的发生。

1.1.2.3设备布局不合理。不合理的设备布局,会造成生产场地拥挤,安全通道和设备间隔被占,作业空间缩小,作业者操作受到妨碍;另外设备排列过于拥挤,作业人员互相影响和干扰,以致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性。

1.1.2.4工位器具和材料摆放无序、机台附近废料或半成品堆放过多、过乱。因场地拥挤或管理不善的原因,引致工具或物料的无序摆放,可能由此引致机械事故。物架太过靠近设备,搬运时可能会触碰设备的控制部分而使设备出现误动作或损坏设备。

1.1.2.5环境不良。如现场照明达不到标准要求、有噪音和躁动等,都可能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操作,引致操作失误增多;工作场地存在油污、水渍或物料摆放于通道上等,也可能引致工作人员滑倒、绊倒、跌伤或扭伤。

1.1.2.6设备故障。因保护或维护不善,设备可能出现运行事故,如控制系统故障,会导致控制失灵;该启动的时候启动不了、不应动作的却在运作;动力系统故障,会造成速度、压力、电气等工艺参数异常,加上料机械或卸料机械等动力不足,可能引致物料失稳而伤人或设备压力不够,可能引致物料掉落砸人;机械故障引起控制失灵而导致事故。

1.1.2.7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由于作业人员技能、生理状态和责任心等原因,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如自控操作相关程序或参数错误,引致设备误操作可能引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由于有部分机械设备设施,多人操作时,有时互相看不见,如因协调不良,可能引致事故;特别是在维修和保养得时候,没有执行严格上锁和挂牌制度以及试机程序,即启动设备,可能会造成事故;或突然停电,没有按程序将设备总电源截断,来电后设备按原程序动作,可能引致机械事故伤害。

1.1.3触电

人体触碰带电体,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生产各主要生产设备,大都采用伏动力电源,车间照明采用/伏电源。电气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如接地(零)保护、漏电保护等失效,是机器外壳带电,或者由于操作失误,尤其在维修作业过程中,如误碰、误送电等,都可能引致触电施故发生。

1.1.4粉尘危害

在车间进行内包、总混等一些工序,会造成粉尘飞扬,如果通风不良或除尘设施不操作或员工不佩戴口罩,在下风位置工作,长期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作业,将有可能导致尘肺病。

1.1.5噪音危害

噪音源来自于机械设备、风机等产生的噪音。员工若长期接触噪音环境,能引起职业性噪音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而且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会导致事故发生。

1.1.6高温灼热

本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高温蒸汽。如果蒸汽管路隔热不良,保温脱落,人员意外接触,可能造成高温灼烫。

1.2共用配套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风险

1.2.1供配电系统

本单位供电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触电、电气火灾等危害。

1.2.1.1触电

在电气设备运行、巡视、操作、检修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的保护缺陷、安全间距不够、绝缘损坏、保护接地失效、违章作业、勿入带电间隔、检修工作措施不当、电工安全用具缺陷等原因,工作人员触碰到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均可能造成触电伤害事故,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电气设备的检修过程中。

1.2.1.2电气火灾

火灾危险环境区域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如选型不当或因安装、调试、检修等原因而不符合防护性能要求,或因缺乏维修保养、老化等原因而造成防护性能失效,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短路、接地故障、电气连接松落、过电压放电等,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如场内防雷设施不完善,或管理疏忽和缺乏定期防护保养,导致防雷设施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在雷雨天气有可能造成雷击危险,引起火灾爆炸或设备被击毁等事故。

1.2.2蒸汽供应设施

本单位蒸汽供应设施为蒸汽发生器,属于电加热装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触电、火灾、烫伤。

1.2.2.1触电

在设备运行、巡视、操作、检修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的保护缺陷、绝缘线路损坏、保护接地失效、违章作业,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1.2.2.2烫伤

生产加热设备表面,如果人员意外触碰,也可能造成高温烫伤;蒸汽管道隔热不良,人体意外触碰灼热设备或管道表面也会导致烫伤。

1.2.3消防及散热水系统

消防系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

单位使用的消防泵与散热水管道,如果消防泵与散热加压水管道泵转动部位防护不足或缺失防护罩,有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1.2.4厂内运输系统厂内运输系统主要危害有:车辆伤害、机械伤害

1.2.4.1车辆伤害

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货车搬运中药饮片以及产品。由于环境不良,如场地狭窄、通道不畅、司机视线受阻等;或因货车保养不善,控制失效,如制动。刹车、转向失灵等;或因违章驾驶,或搬运物料放置不稳(超高、超宽、重心不稳),在行驶中发生碰撞、倾翻等,都可能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另外,运输车辆进入厂内,若厂区车辆道路无交通标志,夜晚运输时,道路照明不足,均可导致车辆事故的发生。

1.2.4.2机械伤害

单位车间内生产使用的设备如总混机、内,外包装机等,如外露旋转部件和传动部件等防护缺损、或操作失误,身体某一部分或身体意外进入危险区域,联锁保护失效等,可能导致撞伤、绞伤或挤压等机械伤害事故。生产过程中,成品和半成品的转换使用平板手推车输送,如操作时速度过快、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撞伤、绞伤或挤压等机械伤害事故。

1.3重大危险源辨识

1.3.1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分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对公司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结果如下:

本单位内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未达到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1.3.2危险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分析

本单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1.4危险源辨识结果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相关规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如下:火灾爆炸、灼伤、容器爆炸、机械伤害、触电伤害、高温中暑、车辆伤害、粉尘伤害、噪音危害。辨识结果见表1.4.1:

表1.4.1危险源分布

通过已上分析厂区范围内,主要危险源与重要目标为:生产车间、配电间。

《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意见》,本单位内的设备、设施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风险评价

2.1预先危险性分析简介

2.1.1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友臣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进行分析。它常常用于项目装置等在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初分析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宏观战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转化成事故。其功能有: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④判定乙识别的危险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1.2危险性等级划分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2.1.2

表2.1.2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2.1.3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的划分

2.2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

根据各评价单位的生产特点,对其危险性进行识别,分析其危险、有害因素,找出形成事件原因,然后确定事情类型、严重性、可能性,形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见表2.2。

2.2生产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05.html